李斯特是纽约城比较少见的中美混血一代。
印象中,混血儿一般都模样俊秀,五官精致,头脑聪明过人,而且身体壮实,体质好,可是眼前这位中美混血青年,他……完全就是一个欧美男子,五官方面少量的遗传了他父亲的华夏人特征。
柯西诺一边与玛格丽特沟通编务工作,眼光时不时飘向青年广告商。
他端坐在椅子上安静喝茶,似乎也在认真打量报社。
同时,李斯特也很清楚,眼前这位面孔稚嫩的少年,来到纽约不过短短的五年时间,他身上还保留着华夏男人的那份镇静与处变不惊。
不像他,是在纽约出生,只能从父亲嘴里听到关于华夏的点滴讯息。
若是想要与这样的老乡合作,从他主办的周刊拿到广告版面,并不能一开始就谈生意,有必要进行老乡之间的感情维系,这是他长到二十几岁,从父亲那里学会的知识。
他捧着茶杯安静的喝茶,见报社员工不断过来找柯西诺,不难看出,这家报社真正做主的人,应是这小老乡。
范德比尔特的长子,不过是个傀儡般的角色。
柯西诺与玛格丽特讲完一些工作,回过头,面露歉意,“别看世界报目前似乎有点忙乱,很快的,就会有自己的一套采编机构,人马齐全,并保障编辑自主避受干预。“
对于刚刚从脑海中搜索出来的第一代移民文字记录,柯西诺便是问道:
“这么说,你父亲就是上个世纪乘坐广州港的商船“智慧女神号”,抵达美利坚马里兰州巴尔的摩港的三名华工之一?不知他是其中哪一位?”
“是的!我父亲在出国前叫阿成,由于我祖宗本姓‘李’的姓氏,在我出生后,父亲为我取名为李斯特,本来是想取我母亲的伯恩巴克姓氏,我外祖父也是赞同的。所以妹妹出生之后,使用了我母亲家族的伯恩巴克家族姓氏。”
“冒昧问一下,你妹妹的名字叫?”
“她叫唐馨·伯恩巴克。”
糖心?干嘛不叫小甜心呢?
对此解释,柯西诺表示理解。
毕竟,像他们这样漂洋过海远赴海外的华工,若没有得到当地有钱有势家族庇护,全靠自己白手起家,那也只能与印第安奴隶一样,在这个国家永远为奴。
他微微点头,神情和悦,“你父亲做的非常好!”
“嗯,我也这么认为,所以当我听说《世界报》周刊的真正主编可能是一位华工,而且还是老船长范德比尔特先生身边的得力助手,我就想亲自来报社拜访先生你……”身上流着二分之一伯恩巴克家族血统的风华正茂的青年,面庞上表现出难得一见的遇到同乡而发自内心的喜悦。
柯西诺微微一笑,“你也算半个华人,与我有相同渊源,以后,咱们以名字相称吧,现在,咱们来谈一谈广告代理。”
在这之前,他接触到的广告公司,是帮老船长在广告代理商那里谈蒸汽船票务广告。
即便是在18世纪40年代末期,美利坚的报纸广告,也已发展到了比较繁荣的时期;美利坚的广告业务之所以如此繁荣,也与殖民时期,由英伦带来欧洲式广告业务分不开。
1704年4月,美利坚刊登广告的报纸《波士顿新闻通讯》创刊,刊登了一则第一份向广告商们推荐报纸的广告,其内容是关于报纸的发行量问题,被称为“盲广告”。
在18世纪殖民时期,许多的美殖民者拥有英国进口的消费产品,如瓷器,家具,乐器,但也担心对进口制成品形成依赖,所以当时最频繁的广告要数推销手头上的货物了。
但在这个早期阶段的广告,只有干燥的描述,没有具有说服力的呼吁。
到了1729年,被称为“美利坚广告业之父”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创办了《宾夕法尼亚日报》,在创刊的第一版,用一则推销肥皂的广告代替了新闻的重要版面,标题巨大,四周留白,开创了报纸广告应用艺术手法先例。
从此,美式广告开始运用新的模式,如头条,插图和简洁生动的广告词,以飨读者。
到这一时期为止,美利坚的报纸广告得到空前发展。
全美报社,几乎所有报纸的主要收入都来自广告。
广告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,成为左右报纸前途的重要因素。
尤其是像李斯特这种广告代理商,从一开始只是为客户购买报纸广告版面,并从中抽取25%的酬金,到现在,与多家报社签约。
买下报纸版面,代理客户的广告,这一做法已经日臻成熟。
柯西诺深知这一行情,所以方才就没有阻止他‘送走’第一批来到报社求广告合作的商人们。
“这是我公司代理过的报纸广告,你可以先看一看……”李斯特从提包里面取出一沓报纸,以及他公司制作的广告代理方案介绍文件,一并递给柯西诺。
翻了翻几张报纸,柯西诺见这些报纸上面大都是文字插页广告。
他抬头看了看李斯特,“你们公司代理的广告全部都是文字版?”
“呃……,没错,你知道的,这一时期,麦迪逊大街像我这样的小型广告公司,就有几百家,这一行的竞争太激烈,所以我的代理价格相对较低!用这样的方式争取客户,也可以说是在帮客户节约成本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